7月24日晚,中国男篮与委内瑞拉男篮迎来一场热身赛。在此次赛事中,备受球迷瞩目的张宁再次被安排了较少的上场时间,仅登场9分钟,在全队上场时长中位列倒数第二,仅多于出战2分钟的李祥波。这一数据一经公布,立即引发球迷热议:张宁为何在国家队始终无法获得稳定的轮换时间?
来源网络
这并不是张宁第一次在国家队“打酱油”。自入选大名单以来,每逢正式比赛或热身赛,他的出场时间总是偏少,甚至多次整场坐穿板凳。一个在CBA联赛场上以爆发力与拼劲著称的外线球员,为何在国家队的舞台上却显得如此边缘?
表现不错,为何难获重用?
其实,张宁的CBA表现并不差。上赛季,他效力于山西队,场均斩获12.5分、3.7篮板、2.1助攻,在多场关键赛事中表现卓越。他的突破、三分、身体对抗能力,在国内后卫中属于上游水准。尤其在面对强队之际,他始终敢打敢拼,仿若球队士气的发动机一般。
但到了国家队,他仿佛总是被“隐形处理”。自李凯尔入籍以来,国家队后场竞争已然十分激烈。胡明轩、赵继伟、孙铭徽等老将占据主力轮换位置,新生代的崔永熙、黎伊扬也开始初露锋芒。在这种情况下,张宁要想杀出一条路,确实并不容易。
来源网络
适应问题还是体系不符?
一些业内人士指出,张宁的打法较为依赖球权,擅长个人突破和强攻,但这类风格在国家队并不一定受欢迎。主教练乔尔杰维奇着重强调团队配合与战术执行力。张宁在战术纪律方面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这或许是其出场时间受限的重要因素之一。
此外,从国际比赛角度来看,张宁在对抗高强度、高身体素质外线球员时,进攻效率确实有所下滑。这在前几次代表国家队出战时就已显露端倪。在国际赛场想要立足,光有拼劲和激情还远远不够,还要有极强的适应能力与技术细节的精进。
“人缘说”靠谱吗?
网络上不乏关于“张宁人缘不佳”“不懂与教练沟通”的传言,但这些说法更多源自坊间臆测,缺乏确凿依据。现代职业篮球越来越注重选人用人数据化、体系化,主教练选人更多是从战术需求、体能表现、训练状态等多方面考量,简单地将“出场少”归因于人缘问题,并不严谨。
实际上,张宁一直是队中训练态度积极的球员,也未见媒体报道过他有负面事件或冲突发生。他在山西队内人缘不错,也经常在社交平台与队友互动。因此,“人缘说”更多是一种情绪化解读,并不能作为张宁处境的核心解释。
来源网络
张宁还能逆袭吗?
从长远来看,张宁并非没有机会。国家队目前正处于人员轮换与结构调整阶段,新老交替加速进行。随着更多球员被试用,只要张宁在训练中展现出良好状态,依然有可能争取更多出场机会。
最关键的是,张宁需要更主动地适应国家队体系——学会在无球状态下创造威胁、提高防守端对抗效率、提升外线三分稳定性等。如果这些方面能有所突破,他仍具备成为国家队重要轮换的一员的潜力。
你觉得张宁在国家队“上不了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是体系不符、竞争太激烈,还是另有隐情?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