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伊以冲突,为何让伊朗铁了心投入中国怀抱?北斗比GPS到底强在哪?
最近伊朗干了件让美国跳脚的大事——要在所有关键领域全面封杀GPS,改用中国北斗!别以为这是换个导航APP那么简单,因为这种国家级战略转向,往往都是成本如山,阻力似海。可伊朗为啥非要费这个劲跟GPS撕破脸?直接导火索就是6月那场12天的冲突,把伊朗打醒了!
当时,以色列对伊朗发动精准“斩首”,军队决策层被一锅端。更憋屈的是,之后数十名伊朗高级将领、顶尖核科学家,像被点了名一样接连被清除。缓过神来的伊朗,把怀疑的目光死死锁定在了GPS。有伊朗媒体就直言,西方的通信产品不再可信,到更像是数字情报战的工具。
但说伊朗是后知后觉真不为过。毕竟咱们早就警告过,美国长期利用下作手段窃取他国机密。从“维基解密”揭露的监听黑幕,到“斯诺登事件”曝光棱镜计划;从利用丹麦情报部门背刺欧洲盟友的“丹麦门”,到操控瑞士加密机公司长达数十年的“窃密机器”事件——美国这张窃听网无孔不入,手段没有最脏只有更脏。更需警惕的是,它网络攻击的核心路径,主要靠两条道:供应链里埋雷,移动运营商手里抢控制权。GPS这种全球在用的平台,美国情报部门能放过才怪。
所以对伊朗来说,GPS这东西平时看着是导航,真到战时,分分钟变成暴露自己位置的“杀人坐标”。伊朗试过自保——主动干扰国内GPS信号。结果呢?对国家安全没啥帮助,以色列还是精准清除,老百姓日子却先乱了套,手机导航瞎了,外卖小哥迷路了,银行转账也瘫了,就连农田里的自动浇水系统都在乱喷泉。这一折腾,伊朗总算彻底明白了,用美国人的GPS,就是把自家“命根子”交到美国人手上,任由西方阵营拿捏。
痛定思痛,伊朗终于把目光投向了中国的北斗。这不是一时冲动,而是被逼出来的“人间清醒”,更是盘算过后的明智选择。为啥这么说?三点:
从民生上看,伊朗这回是真学乖了,知道GPS不能一关了事,光堵不行,得疏,得给老百姓找条好用的“新路”。现在许多新手机,尤其中国品牌,出厂自带“北斗芯”。这意味着伊朗就算再屏蔽GPS,伊朗老百姓导航、转账、叫外卖,日子照样顺当,再不会全民抓瞎;从军事上看,北斗的精度和控制权才是关键。在亚洲地区,北斗系统的定位精度碾压GPS,而且控制权牢牢掌握在中国手里,不像GPS,美国想断就断;在可靠性上,北斗早已是深受全球信赖的导航系统。咱们外交部说得实在“中国的北斗,也是世界的北斗。”现在,全球140多个国家在使用北斗,非洲农民用它精准播种,东南亚渔民靠它安全返航,连联合国都把它列为国际标准。也难怪伊朗媒体会说,“依赖美国控制的基础设施的时代正在终结”。
这也给全世界渴望独立自主的国家提了个醒,就是谁掌握自主可控的“数字生命线”,谁就能摆脱“信号即人质”的附庸命运。而中国正在用行动证明:一时的科技霸权,终将败给平等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