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克赛事越来越像土豪撒钱的狂欢,职业选手的膝盖和腰包到底谁先扛不住?
2025年沙特大师赛直接甩出250万英镑总奖金,比三冠王里的英国锦标赛还狠。
中国三站赛事加起来总奖金刚够沙特赛的零头,英格兰公开赛选手拿个四强奖金还不够支付团队差旅费。
顶级球员连轴转飞四大洲打比赛,二线球员在低奖金赛事里赔本赚吆喝,这项绅士运动正被资本撕成两半。
沙特吉达的绿厅球场确实够壕,144名选手的规模直接把世锦赛踩在脚下。
但仔细看奖金分配,打到十六强才保本3万英镑,外卡选手估计连酒店钱都得倒贴。
对比下,武汉公开赛冠军奖金连沙特赛的四强都不如,难怪奥沙利文去年放话“有些比赛就是给菜鸟准备的陪练场”。
资本注入确实抬高了赛事天花板,可地板还停留在二十年前的水平。
中东金主们的体育投资套路都快包浆了。
F1搞夜赛烧掉五千万美元,足球明星去沙特养老年薪直接翻三倍,现在连斯诺克都要镀层金。
问题是这些石油钞票堆出来的赛事,到底能留下多少真观众?
看看去年利雅得赛季后赛的空看台就知道,土豪们要的是国际排面,球员们赚的是快钱,真正的斯诺克文化反而成了背景板。
中国军团明显被当成流量密码使了。
武汉、西安、南京三站比赛时间排得比春运还挤,丁俊晖要是在本土三连败估计能被热搜骂退役。
西安大奖赛冠军奖金飙到17.7万英镑,这数字明显冲着超越英锦赛去的。
但赛事密度大到离谱,9月英国三连赛后立马跨洲打中国赛,球员得在飞机上倒时差练球了。
现在看球员们的选择越来越现实。
特鲁姆普宁可放弃卫冕世锦赛也要保沙特赛,毕竟打十天比赛能赚半年工资。
塞尔比去年连着退了三站低奖金赛事,美其名曰“调整状态”,其实就是不想当廉价劳动力。
再这么玩下去,斯诺克迟早变成头部玩家的捞金游戏,新人想冒头得先准备好三年吃土。
裁判们的噩梦也要升级了。
沙特赛要应付16个外卡选手,保不准冒出个王子选手要求重打黑球。
单局限时赛这种闹着玩的比赛居然还留着,选手们打着哈欠抡杆的画面都能凑成鬼畜合集。
建议WST明年直接搞个土豪定制赛,红毯铺十米,球杆镶钻,一杆清台奖励石油股票,反正要俗就俗到底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