淹死26440人,病死2096人,各种财产损失34.7968亿元。一场50年前的洪水,带给几代人挥之不去的惨痛记忆——
1、死了多少人?
1975年到2025年,正好是半个世纪。
半个世纪足以掩埋很多历史,可是,那场被当地人称为“758大洪水”的特大水灾,却在半个世纪的岁月里屡屡被人提起。
网上争论最激烈的话题就是死了多少人。有人说8万,有人说2万,更有人骇人听闻地说死了24万人。
凤凰卫视曾经做过一期节目,专访了当年的亲历者,节目中没有给出具体的受灾人数和财产损失数据。《南方周末》也发表过一篇文章,作者根据《中国历代大洪水》一书的记载,给出了一组受灾数据,但他说这组数据是河南省受这次大洪水冲击产生的受灾情况:“1100万人受灾,超过2.6万人死难,倒塌房屋596万间,冲走耕畜30.23万头,猪72万头,直接经济损失近百亿元。”
我一直认为,对于历史事件,亲历者的述说才是最接近真相的。毕竟才过去了半个世纪,当年的亲历者很多人都还在。这些年我也走访了很多人,采访到很多鲜活的一手资料……但是,为了更具有权威性,我们还是采用当年驻马店地委的官方数据、官方资料,来还原这场世纪大水灾的成因、过程、结果。
1993年,中共驻马店地委组织史办公室编写了一本回顾“758大洪水”的资料,次年在中共党史出版社公开出版了。这本书不是所谓的报告文学、纪实文学之类,是官方根据事实整理出来的史料,它提供了详细的统计资料:“全区9县1镇1162.6万亩耕地,其中冲毁、沙压、石盖24.57万亩。秋作物1001万亩,成灾面积960.6万亩,绝收625.9万亩,减产50%至80%以上的140.1万亩,减产30%至50%的81.64万亩。损失粮食7.05698亿公斤。全地区水利设施全部冲毁,公路、桥涵大部分冲坏,京广铁路被迫中断,冲垮大中小型水库26座……各种财产损失34.7968亿元(1975年),倒塌房屋3055978间,淹死26440人,病死2096人,死亡大牲畜759534头。”
当地官方公开的死亡数字:26440+2096=28536人。
2、灾难是怎么形成的?
任何灾难的形成都是很多因素共同促成的。其中主观和客观、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在事后总结时人们是能够很清楚地分辨出来的。
以758大洪水为例,客观原因是1975年7月31日在太平洋上空形成的3号台风,8月4日到达驻马店,形成极端的狂风暴雨天气,暴雨历时5天,使境内的板桥水库大坝决堤,造成了洪水汹涌而下,淹没了全地区9县1镇的大部分村庄、城镇。主观原因或者人为原因也有,……我们还是照录官方文献的记载,看看天灾之外还有什么因素导致了这次溃坝——
(1975年8月)6日凌晨,驻马店地区水利局领导人赶到板桥水库视察灾情,当日上午8时与水库管理局领导一同赶回驻马店,向地区指挥部汇报汛情、灾情,并要求调拨一台电话总机,迅速派人恢复通讯线路。由于当年仅分配给水库4000元防汛经费,防汛物资没有准备,因此要求紧急调拨防汛料物、器材,要求加大(水库排洪)泄量。指挥部领导人回复“遂平堤防正抢险堵口,经请示,现在不要加大泄量”。
7日12时30分,紧急防汛会议后,指挥部领导人与工程师上坝观察汛情与远驱水跃,当反映远驱水跃问题时,有的同志对下压闸门有不同意见,不主张压闸门,有的同志坚持说“应该控制泄量”,争持不下。在场的唯一工程师则说声“请示省里后再说”,即返回驻马店。
17时,板桥水库又降大暴雨,实测雨量达784毫米,库水位以每小时0.3米的速度上涨,情况万分危急。(此时),除当日16时运到水库的一部10门电话总机沟通了管理局内部的联络外,其他的防汛物资、通讯器材均未运到,原来又没有准备防汛物料,面对险情大家束手无策。关键时刻针对这一问题又争论不休,在场的地区水利局领导十分着急:“你还要人?要坝?还是要溢洪道?”要求全开主溢洪道闸门泄洪,而工程师则一直坚持主溢洪道水位达到校核水位116.14米之后才能全开。此时库水位已达115.27米,有的同志提出再开0.5米,有的提出再开1米,争论到最后才决定全开。19时30分,主溢洪道4扇闸门全部开启,但是,其中2扇闸门由于长期失修、锈蚀,当闸门开至3.9米时发生故障,尚差0.6米。20时30分故障排除,闸门全部开启,此时库水位已上涨至116.5米(超过了116.14米的开闸标准)……
19时30分,当地34450部队一营驻军从板桥水库发出第一份急电:“驻马店地委、苏*、魏**、刘**等同志:现在库水急剧上涨,上游和板桥都在下暴雨,据技术人员讲,再下300毫米就有垮坝危险。据我们目测,现在水位离坝顶端只4尺高,情况十分紧急,我们打算组织力量护坝,可是麻袋麻绳统统皆无,车辆也甚少,劳(灾民)连衣服穿的都没有,困难很多,究竟如何处置,请急电示或直接通过分区(驻马店军分区)无线电向板桥发话。”紧接着第二份电报又发到驻马店军分区:“水库水位急剧上升,情况十分危急,离坝顶只有1.3米高,再下300毫米雨就有跨八危险。”军分区及时转给了地革委及地革委生产指挥部。20时03分后,步话机联络也中断了。
所有的联络都断了。暴雨如注,山洪不断涌入板桥水库。天黑得吓人。
20时30分,(板桥水库)驻军在坝南端向下游发射2颗红色信号弹,同时又到坝北端发射3颗红色信号弹,向下游群众告警。22时又发射10颗信号弹,并鸣枪40发子弹。
步话机联系中断以后,为了恢复联络将危急情况向上级汇报,通知下有群众转移。板桥水库联合防汛指挥机构21时派人涉水找到当地驻军,拟定通讯办法,又向上级拍发告急电报。因暴雨交加雷电频繁,30分钟过去了,坝南端的指挥部与部队仍然没有联系上,只好再次派人前往当地驻军驻地送告急电,21时50分,来人赶到部队驻地,部队利用步话机才和坝南端的指挥部联系上。
22时10分,水库管理局收到驻军34450部队一营转来的由地区防汛指挥部发来的电报:“板桥水库管理局:经省委答复,水量每秒450立方米,下泄流量不考虑其他,主要保坝安全。”
收报后,水库管理局以陈*、陈**、阎**、张**名义,发出了板桥水库第一份特特告急电:“地委、省委、中央:板桥水库处于特别危急状态,库水位已过坝顶,即将漫过防浪墙,主副溢洪道全已运用,要通知沿河社队注意抢险转移,指挥部处于坝南端孤岛,要作空头准备。”因通讯中断,这封电报送到离板桥水库数十里远的藏集(地名)时,就躺在了保险柜里。
23时05分,库水位平齐防浪墙顶117.64米高程。
8日0时20分,水库管理局向中央、省委、地委发出了第二份特特告急电,要求通知下游群众转移,用飞机炸掉副溢洪道保住大坝安全。这封电报跟第一封一样也只发送到了藏集就石沉大海了。
上级对水库危在旦夕的状况一无所知,而水库管理局也不知道发出去的电报到底到了哪儿。
8日1时,库水位达到117.94米,超过防浪墙0.3米,洪水漫坝而过。管理局向上级发出第三份特特告急电,报告大坝已经决口。
8日4时,当地驻军冒着生命危险,将步话机天线接到屋顶上,从板桥直接沟通了驻马店军分区,转告地区防汛指挥部和地委:板桥水库垮坝失事。
溃坝的洪水最大出库流量每秒7.88万立方米。进入河道后平均每秒6米的速度冲向下游。6个小时内向下游倾斜洪水7.01亿立方米。溃坝的洪水水面宽2公里,排山倒海冲向下游的村庄、城市、农田、工厂……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