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列传(台湾出版的近代两岸十大名将)

身处荒原一飞冲天 20 2025-08-03 23:05:03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文章结尾

1948年冬,粟裕站在碾庄圩南侧的小高地上,望着远方硝烟弥漫的战场,沉默了好几分钟。

他身边的参谋没敢打扰,只是轻声报告:“黄百韬的部队,已经完全失联了。”

粟裕点了点头。

谁都明白,这场对决即将收尾。

可他心里清楚,真正的劲敌,不是那些兵力多的,而是像黄百韬这样的——有胆识、有战法、有担当的人。

结果没想到。

台湾出版的近代两岸十大名将,入围者都有谁?

黄百韬没死在枪林弹雨里,而是在最后一刻,举枪自尽。

这事儿过去很多年了。

可每次翻到那段档案,还是让人心里一紧。

黄百韬不是个普通的军人。

他是从奉系军阀那里一路打上来的,后来投靠蒋介石,这才有了在中央军系统里的位置。

可他不靠裙带,靠的是硬仗。

台湾出版的近代两岸十大名将,入围者都有谁?

他的25军是杂牌拼起来的,成分复杂,纪律松散,但他硬是把这支部队拉成了国民党里少有的能打之师。

孟良崮那一战,黄百韬是唯一一个真刀真枪冲上去增援的。

张灵甫的74师被围困,其他人都在犹豫,他带队冲进去了。

虽然没能救出张灵甫,但他没躲没藏,这在那会儿的国民党军里,已经很难得了。

粟裕后来评价他说:“如果兵力相等,结果还真不好说。”

这不是场面话。

台湾出版的近代两岸十大名将,入围者都有谁?

淮海战役爆发前,毛泽东亲自点名,先打黄百韬的兵团。

理由只有一个——他不是蒋的嫡系,别人未必会真的来救。

这话听着冷,可在当时的环境下,却是残酷的现实。

黄百韬也不是没看出来。

他自己分析了情报,也知道粟裕的主力就在鲁南。

他建议刘峙把兵力集中在徐州四周,分批击破。

台湾出版的近代两岸十大名将,入围者都有谁?

结果刘峙不听,调度混乱,自己反而成了孤军。

一共有不到八万人,被围困整整十五天。

在这十五天里,黄百韬没撤一步,也没开口求降。

他知道自己被抛弃了,但他没转身走。

他安排好各团防线,亲自巡视阵地,还下令:“谁吵着投降,立刻枪毙。”

最后一天,他穿着整齐的军装,坐在指挥所里,喝完一杯热茶,拿起手枪,对着太阳穴开了一枪。

台湾出版的近代两岸十大名将,入围者都有谁?

身边没人说话,只有风刮过营帐的声音。

那时候,粟裕正在前线。

听说黄百韬自杀了,他沉默了好久,叹了一声:“终于可以不再紧张了。”

那一刻,没有胜利者的喜悦,只有对对手的敬重。

其实说起来,粟裕自己也不是科班出身。

他没读过正规军校,是从一个普通红军战士一路打上来的。

台湾出版的近代两岸十大名将,入围者都有谁?

可他打仗有一股子狠劲,也有谋略。

解放战争初期,他就是靠一场场“神仙战”,把国民党最硬的几张牌一张张翻掉的。

他和黄百韬,其实是两个时代的镜像。

一个从旧军队走出,带着职业军人的坚持;一个从革命队伍中成长,习惯在绝境中拼命。

他们没在同一个课堂受训,但他们在同一个战场上,读懂了对方。

再说个细节。

台湾出版的近代两岸十大名将,入围者都有谁?

黄百韬死后,蒋介石下令厚葬。

他的遗体被运回南京,葬在紫金山下。

可直到多年后,粟裕提起这事,还是会沉默。

他没说太多,只是讲了一句:“他是个纯粹的军人。”

就是这句“纯粹”,给了很多人深深一击。

那会儿,很多部队已经不再讲什么军人操守了。

台湾出版的近代两岸十大名将,入围者都有谁?

打不过就撤,撤不出就投。

可黄百韬没有。

他知道自己赢不了,但还是守了下来。

不是为了什么荣耀,而是因为他觉得,军人该有个样子。

说到底,那一代人,有太多选择是没办法的。

他们活在一个撕裂的年代,没有谁是完美的。

台湾出版的近代两岸十大名将,入围者都有谁?

他们忠于各自的信念,也都付出了代价。

粟裕后来病重,临终前留下一句话:“骨灰撒在我走过的地方。”

没人为他立碑。

他的骨灰被分撒在八个省市,那里有他曾经指挥的战役,有他失去的战友,也有他放弃过的安稳人生。

从那以后,再也没人这样叫他“粟总参”。

只有人说,他是那个把仗打到底、骨灰都不愿集中的人。

台湾出版的近代两岸十大名将,入围者都有谁?

参考资料:

唐少杰,《粟裕传》,解放军出版社,2006年。

宋希濂,《口述历史:黄百韬将军的军事生涯》,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年。

《淮海战役纪实》,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编,解放军出版社,1999年。

李奇,《国民党抗战将领列传》,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

上一篇:代清(严复程颐蒋百里陆羽这些人名是怎么取的)
下一篇:利物浦历史球星(盘点利物浦队史十大传奇萨拉赫第四)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