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古
7月30日,某知名媒体发了一个视频,看后令人捧腹大笑、笑出眼泪的同时,却又多了几分酸痛:中超联赛真的到了必须“动一动”的时候了。
该视频以一名外籍人士的口述为主,谈了自己的观点:中超是最难踢的联赛。
一开始,该老兄就说,很多人都觉得中超水平低。很多外援来中超踢球时,认为自己踢过英超西甲意甲德甲法甲葡甲(注:实际应该是想说葡超)等等这个甲那个甲,但一到中超就不会踢了。因为中超的节奏非常难打,就是梅西C罗内马尔来了都觉得非常难打。他举了两个例子:
比如打后腰的球员(应该是指本土球员)倒来倒去、两三脚之后嘭一下传给前锋,但根本传不过去,然后茫然四顾,能做什么呢?什么也做不了,只能是防守。
五大联赛以及这个甲那个甲的节奏都是非常快,中超的节奏是什么呢?每个队都不一样,有的打得特别快,有的则特别慢;还有的就像打乒乓球一样,你倒我倒连倒几次,然后守门员嘭一下打到前场球就丢了,再防守。再找(抢球),一拿球马上又丢了。
外援如果不懂中超(这种踢球方式、节奏),会觉得水平很低。但实际上,你水平再高,也不一定能打明白。
不过,也许是说得性起,这老兄有点忘乎所以,“一不小心”触到了另一个敏感的话题:
(顺着上面的话题):他建议外援来中超踢球,一定要先去中甲或者中乙。为什么呢?因为中超每个球队的打法不一样(先在中甲或者中乙适应一下,先有个过渡),基本上裁判在场上控制着比赛的节奏。有些球肯定是犯规、有的球肯定不是犯规,但你根本不知道哪个球是犯规、哪个球不是犯规。如果不懂这个联赛,你根本就打不了,而这不是你的水平问题。就像学汉语一样,必须要懂中国的文化,你才能明白、才能学好。
所以中超水平说高不是、说低也不是。是什么呢?你试试看才知道。
反复观看视频,本人有一个真切的感受:以前看过不少有关外援说中超难踢的报道,原因主要是中超引进的外援多为进攻球员,而防守则以本土球员为主。因为外援身体素质和能力相对都非常强,因而后卫防守时往往都是以多防少;再加上后卫的防守动作大都比较大、甚至比较凶狠,外援前锋伤病多、也非常疲劳,因而让人家得出“中超难踢”的结论。球迷、甚至部分媒体常常津津乐道、以此为荣,甚至或多或少产生一丝自豪感。
而视频中这名外籍人士表面上只谈了两个问题、两种现象,但实际上戳破了中超乃至整个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痛点”:联赛水平低,包括球员和裁判。而他所说的现象,实际得出的结论与上述球迷和媒体的认知却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码事。
联赛的节奏问题,不必举例,看过几年球的球迷都知道。包括上述后腰或者后卫、守门员在后场倒脚,倒来倒去一脚长传找前锋的现象,在中超比比皆是(中甲中乙更甚)。而中超这种踢法,自然而然也被球员带到了国家队。
18强赛,某场比赛眼看就要结束了,国足场上比分还落后,但后场球员拿球后不是抓紧时间尽快向前推进,而是像比分领先、必须拖延时间一样在后场反复倒脚。结果要么是被对手抢断打反击,要么就是人家上前逼抢之后仓促出球、大脚长传,然后又被对手打反击。如此反复,直到终场哨声响起,输球。类似的现象屡见不鲜,球员都习以为常、麻木了。
当然,足协也好、中足联也罢,对此并非熟视无睹,也采取过办法进行整改。比如统计、公布净比赛时间、鼓励球队加快进攻节奏等等。但收效甚微,弱对抗的节奏缓慢、拖沓依然如故。
根本原因,除了一些球队确实水平较低、能力不足之外,最主要的应该是体能差、意识差。此外,球队和俱乐部缺乏相应的奖罚机制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场上的11名球员就是11个南郭先生,或者至少有7、8个南郭先生,必然就是滥竽充数。关键是,俱乐部对此没有绩效考核,甚至有可能认为是理所当然而根本就无视这种现象。对于球员来说,踢球只是一项工作,比赛结束拿钱了事,当然是否欠薪另说。
不少球迷认为,足协或者中足联应该想办法改变这一现状,比如恢复体能测试,不合格的不能参加中超联赛。留下想进步、想踢好球、有技术、体能好的球员;那种混日子、训练又懒、比赛出工不出力的球员就必须淘汰。中超如此,中甲、中乙也逐步推行这种管理模式,最终将不合格的球员淘汰出职业联赛。
至于视频谈到的裁判问题,只是他的一家之言,甚至有可能只是一个噱头,没必要当真。不过,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认真听一听也未必是坏事。
有意思的是,也就在今天,媒体报道足协纪律委员原主任王小平一审获刑10年6个月、中超公司原董事长刘军一审获刑11年,至此足坛反腐涉案高层全部获刑。这似乎说明,无论是中超联赛还是整个职业联赛,管理水平的确都有完善、提升的必要和空间。
如果有可能,建议足协和中足联组织全体工作人员认真看一看这个视频。需要说明一点,本人搜索了一下,发现该视频早在今年3月份就有媒体传到网上了,它的题目就叫《某老外:中超是最难踢的联赛》。
如此看来,有些话哪怕早就说过了,但对于中超联赛来说,一直没有过时,这更可怕。
(今日头条独稿,未经许可禁止以非本人名字转载!图片全都来自今日头条免费图片库,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