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痛点:球迷真正焦虑的不是输赢而是青训断代暴露的连锁反应。
今晚23点男篮亚洲杯首战沙特,周琦、张镇麟等7名主力缺席,被迫用二线阵容应战。
虽然分组形势有利,但裁判偏哨和战术磨合问题可能提前暴露出中国篮球长期忽视后备力量培养的致命伤。
看过热身赛的都懂,所谓的快打旋风本质是“临时抱佛脚”。
赵睿胡金秋这些老将带着廖三宁王岚嵚这些联赛中游球员硬凑体系,面对沙特主场超70%胜率的魔鬼氛围,这种临时拼凑的战术最多撑两节。
看看人家日本队,八村垒不打照样有马场雄大扛旗,这才是十年青训积累的底气。
上届世界杯输菲律宾21分的时候,解说还在吹“亚洲霸主底蕴”,现在连沙特都开始用归化球员+本土新秀的混合阵容了,我们还在吃姚明时代的老本。
有数据摆着难看:过去五年各级国青队国际大赛胜率不到40%,去年U19世青赛连埃及都打不过。
这次被迫启用二队说是锻炼新人,实际上就是主力球员在CBA被过度使用导致伤病集中爆发。
更讽刺的是沙特队归化的美籍中锋萨勒姆,正好是山东队当年试训淘汰的球员。
现在CBA外援政策忽松忽紧,年轻球员在联赛当蓝领,到了国际赛场怎么可能突然进化?
键盘侠们别光盯着裁判说事。
十年前客场打韩国被黑过更狠的,王治郅带着缝了11针的眉骨照样赢球。
现在的问题是新球员既没老男篮的血性,也没新生代的技术。
看看日本B联赛怎么培养河村勇辉的,16岁就开始打职业,22岁就能在世界杯砍25分。
咱们的年轻球员在CBA连稳定出场时间都混不上,换个教练组就能脱胎换骨?
这场球输赢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看到哪个新人敢在客场玩命。
要是全场找不出个敢突破造犯规的,那才是真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