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和中国,真没少被人拿来对比。什么“东西方文明碰撞”“世界力量格局”,讲大了是联合国安理会,落小了,是你我身边那点对洋气事物的好奇。可总觉得,这类比的方法里头,总有点“湊数”,就像家里找东西对对号——明明不怎么搭,硬往一块凑。你要是把中国大片国土、几千年折腾,跟欧洲这块拼图式半岛小国比一比,真有那么容易吗?可架不住咱们爱琢磨,总觉得其中有那么点意思。
但有种说法实在让人哭笑不得。你看,有人画个地图,就顺着地名去“认亲”:华北就是德国,西南就像西班牙,西北就是法国,仿佛地球少画了两条河、三座山,俩地方就能对上辈份。老实说,这种“贴标签”的劲儿,像极了我们小时候填空题,抄答案写得飞起,真要问起来,又答不上来。地理这事,不是翻翻地图、对对海岸线能糊弄过去的。你说,中国的河流老老实实东流,可欧洲的河流多数偏偏要西走,这怎么比?
还有一点,欧洲多半岛、多岛屿,像极了切碎的蛋糕,一块块谁也不肯合成个完整的。德国、法国、意大利这些“主角”,背后是一大串小国和地域主义,注定了欧洲这团麻花永远捏不成一个大圆。中国这么一锅粥,历史上也不是没搅散过,但天一黑,总归又会往一起合。
其实,我后来琢磨,要是地图和地理格局反着来,或许还能找到点“互换人生”的趣味。倒过来看中国,把东海拉到左手,把新疆移个方向,咦,还真有点“欧洲范儿”。中国东北翻个面儿,连着倒成了伊比利亚半岛的意思,不同的是,我们没什么吉他和弗拉门戈,但有一段蛮悍的马背岁月,从后金打成满清,一路骑进紫禁城。咱们历朝历代,有点像是“欧陆争霸”里的各路强权,你来我往,时起时伏。
看华东、华北,说不定真有巴黎和布鲁塞尔的影子,北京的权威感,上海的洋气,架在欧洲大地上,也不算输阵。想想看,江苏北部湿地滩涂铺天盖地,荷兰人也傲娇地冲谁喊:“我们是海上闯出来的!”但终究气质不同,人情世故也不是单凭一张地图就能粘和。
再比南边。华南、华中的经济腾飞,跟德国人做事的“轴劲”多少有点像。你要论深圳的硬气,恐怕法兰克福也自愧不如。两地河流蜿蜒,各有各的“母亲河”,但流进的,终究是各自的烟火日子。想当年湘江西流,多少人以湖南为“中华普鲁士”,那是有几分自信的。可再轴的普鲁士,还是被大风吹散了;中国这根丁,潮起潮落,总有回头路。
往西北走,走进那片黄土高原和戈壁,甘肃像被拉长的靴子,跟意大利怪异的形状倒有些神似。要说历史,西安和罗马各自称王,都是盛世的遗迹和帝国的余晖。秦皇扫六合、罗马忆昔日辉煌,隔着万里,也许在落日余晖下心情都差不多,只是长安易主,罗马的灰尘早已压在岁月的石柱下。
更西南点,云南四季如春,四川岷水顺流,夹杂着30多个民族的方言和歌谣。瑞士也是群山环抱,三四种语言寸步难让。其实,只有群山与沟壑,才能长出这般顽强、各自为王的性格。瑞士人至今会用拉丁古语写信,云南少数民族的服饰也是千年不变,就像隔壁人家煮的饭,总有自家的味道。
再说偏远的青藏、新疆,地大物博,却又人烟稀少。放到倒过来的欧洲,相当于给俄罗斯加一层滤镜。谁都说,这些地方是中国的“命脉”,水塔、粮仓、天然屏障。可惜,那里头的故事太多,一时半会儿也说不尽。
顺带一插,朝鲜半岛假如要比,那位置上还真有点像英国。说到这儿挺有意思,我们总揶揄日本像岛上搅局者,偏安一隅,总出奇招。英国不也是?拍着胸口说自己是“欧洲之外的欧洲”,主打一个“搅浑水”。隔壁三国——越南、老挝、柬埔寨,偏像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那仨兄弟,各自讲自己的方言,打打小算盘,却时常要互通声气。
看历史进程,咱们不是没断过脊梁。战国、三国、五代十国,那是一锅乱炖。有人说,假如倒过来看,秦国就像罗马,灭六国、顺带开疆拓土,横扫亚欧大陆。又比如,三国混战,和查理曼后一朝三个儿子分家似的——魏、蜀、吴对上意大利、德意志、法兰西,表面一套,台下小动作不断。
再来十六国,民族大迁徙满天飞。北魏要是比作法兰克王国,南迁和融合是老路数。南北朝、东西晋,和那些东罗马、西法兰克也是互相映照。真讲统一,咱们是经常“推到重来”的。每到分裂时总有英雄跳出来收拢山河,说到底,这是烙在骨子里的“团结基因”。
讲讲唐朝吧,好像神圣罗马,把德国、奥地利、意大利捏一块也没咱们的“盛唐”气吞万里。你再瞧农民起义这事儿,欧洲的闵采尔啥的,跟咱们的黄巢、李自成差着十万八千里。这要是扔到欧洲地图上,横扫半个大陆不在话下。起义也算“中式大地震”,闹腾起来,连法国、德国都要侧目。
颠沛流离之中,五代十国也让人琢磨。北汉倚着山西那道,瑞士人依着阿尔卑斯山,谁都不信自己短命。吴越、闽国,像极富庶却爱打小算盘的巴登、符腾堡。在中国,地肥人稠的都喜欢自己当家,可气候一换、风一变,又都往“统一”靠。
宋朝呢?北宋和辽、西夏僵持,仿佛神圣罗马帝国跟东罗马、马扎尔人过家家。等到南宋偏安,旁边又有辽余、金国、蒙古轮番登场。金人如阿拉伯,虎视眈眈,拖住老宋偏安一隅。西夏像极了游牧民族突袭后的匈牙利,专门堵人后路。至于蒙古,等于俄罗斯刚刚冒头,早晚一场风暴。
元朝马蹄一响,版本都要更新。欧洲也好,西亚北非也罢,连吃带喝,谁也不敢小瞧。可惜,风暴来时都以为要永远,谁知盛世如烟,转眼就是明清大业。明朝的盛世,也就像欧洲国王们一不小心联合起来了——可是实际呢?没这力量,明朝的朱家天子也总被边疆的敌人逼到头破血流。
清朝最后一合,坐拥大地,西伯利亚都塞进了版图。跟当年欧洲“合纵连横”的幻想比起来,连纳粹都只能望洋兴叹。后金一路杀进紫禁城,几代人苦等半个世纪才封顶。你说这是统一的命,还是老天有意安排,也说不清。反正书翻回正面,地图再倒回来,我们也得承认——中国这么大的地方,总能自己收拾好。
所以倒来倒去,地图随你画,历史还得自己过。欧洲有欧洲的分分合合,中国有中国的山水梦一场。说到底,统一不是谁拍着脑门子想出来的,是天地人心凿进骨子里的事儿。你要是问我:“这样的对比,真有意义吗?”或许,就像厨房里炒菜,放点胡椒粉能尝新鲜,但油盐酱醋还得自己掌勺。
这些年,时代变了,我们还总爱对比谁强谁弱,拼来拼去,有时倒像小时候猜谜语,自得其乐。可聊归聊,玩归玩,地图的那头,人心的这头——都在等下一个“重新归一”的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