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末,坚定的“资本主义战士”,久经考验的哈耶克信徒,自由市场的疯狂拥护者,离经叛道的“社会实验家”——“疯王”米莱当上了阿根廷总统。
当时这位新任总统对中国的态度相当不友好,不仅多次高调表态不会与中方做生意,还叫嚣“要与中国断绝双边关系”、“中国是刺客云云”,总之怎么强横怎么来。
然而仅仅一年后,他的对华态度就来了个180°大转弯——在采访时出人意料地称中国是“非常有趣的贸易伙伴”,还郑重其事地透露自己将要访问中国。
回旋镖扔出去飞了一年,结果最后正中自己的眉心。
恐怕米莱自己都忘了之前“桀骜不驯、油盐不进”的样子。
那么问题来了——上任不过一年半的米莱,对华态度为何突然逆转?
“头号中黑”
在“主动亲华”之前,米莱曾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铁杆反华”总统。
他经历了许多西方领导人上台后难免会经历的一个阶段:竞选时无所不用极的公然诋毁中国,狂抱美国大腿;上任后一看情况不对,立马就开始软化对华姿态。
在竞选阶段,米莱就把“反华”的面具死死地焊在了脸上,他曾表示:“中国就是刺客,你愿意和刺客做交易吗?”并宣称——“当选后立即与中国断交。”
按照原定计划,阿根廷将于2024年1月1日将加入金砖国家。
然而就在这前一天,也就是2023年12月31日,刚刚上任的米莱宣布,他已通知金砖国家,阿根廷已经改变主意,不会按照上届政府的意志,成为金砖国家的一员。
除了拒绝加入金砖国家,他还曾在竞选方案中明确提出——减少对华经济依赖。例如反对“中阿本币互换协议”,并试图推翻前费尔南德斯政府与中国签署的“一带一路”倡议框架。
彼时的米莱可谓深受西方那一套“意识形态”的荼毒,将中国与所谓“威权主义”挂钩,甚至公开批评中国在拉美地区的基建投资。
不可否认,这种对中国针锋相对的意识形态化表述,确实为米莱赢得了国内不少保守派选民的支持,但后来的事实证明,他这会儿笑的确实有些早了。
米莱表面上看着挺硬气,连金砖国家都瞧不上眼,不知道的还以为阿根廷是个什么经济强国。
但事实上,当时的米莱浑身上下恐怕只有嘴是硬的。
阿根廷的经济状况到底是什么样,他一个总统能不清楚吗?
当米莱从费尔南德斯手中接过阿根廷的时候,发现国内的情况比他预料的还要糟。
阿根廷虽拥有全球第四的页岩油储量和顶级农业资源,但经济却长期依赖大豆、牛肉等初级产品出口和农牧业,产业结构相当单一。
由于工业基础薄弱,制造业本就不突出,还连年接连遭受打击,占比从1975年的29%降至2025年的12%,因此有不少人将阿根廷成为“一个伪装成国家的农业公司”。
单一的产业结构意味着抗风险能力低下,在经历前几年的疫情,以及其他牛肉产出国对市场的争夺后,阿根廷的对外贸易遭到了巨大的打击。
经过数年折腾,阿根廷央行的净外汇储备已经是负数。
这意味着阿根廷央行自己能动用的美元基本是零,国家财政处于濒临破产的边缘。
更让他没想到的是,他这张对华强硬的面具,并没能为阿根廷换来美国的经济支持。毕竟在老美眼中,身为他的小弟,疏远中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指望用这个来“邀功行赏”?
你莫不是在说笑。
放低姿态,寻求和解
众所周知,美国向来是不做亏本买卖的。
我可以给你钱,但前提是——我能从这笔买卖中捞到更多好处。
上任之初的米莱,挽救阿根廷经济的措施是采取“休克疗法”,也就是当年苏联解体时俄罗斯用过的那一套。在美国的支持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阿根廷批准了200亿美元的贷款。
但要求是——米莱政府实施“扩张性紧缩”政策。
这使得米莱政府不得不大幅削减公共开支、提高增值税税率、取消能源补贴;此外还推进了经济美元化,将比索兑美元汇率从1:400贬值至1:800,并逐步取消资本管制。
这一政策虽暂时稳定了市场预期,但也使阿根廷丧失了货币政策的自主权,经济高度依赖美联储决策。据估算,全面美元化,将使阿根廷每年额外支付约50亿美元的“美元溢价”。
同时,“休克疗法”对阿根廷的社会与民生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休克疗法”的影响下,阿根廷公务员不仅一下裁去了5000人,薪资还直接腰斩。而且由于取消能源补贴,阿根廷汽油价格上涨200%,电费涨了300%,引发了大规模社会抗议。
在“休克疗法”与紧缩政策的围攻下,阿根廷的贫困率直接从40%飙升至57.4%,民众实际工资缩水近乎一半,举国上下莫不呈现出一片“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模样。
好了,阿根廷现在是近乎“休克”了,那谁来输血呢?
要知道,当年俄罗斯的经济之所以被折腾的十几年都没缓过来劲儿,就是因为没等来西方的资金输入,眼下阿根廷人可不想再重蹈一次覆辙。
然而就在阿根廷眼巴巴等着美国援助的时候,美国却两脚抹油,直接跑了。
没有兑现援助承诺不说,还反手高举“关税大棒”,给阿根廷加征了10%的关税。而且还明确要求阿根廷在中美间“选边站”,并威胁说如果跟中国走得近,美国就将停供IMF贷款。
米莱一看,美国果然不靠谱。
再这样下去别说治疗了,恐怕再等几天阿根廷就能“风光大葬”。
这个时候,前任政府与中国签订的180亿美元货币互换协议中,那些还未使用的额度,反倒成了阿根廷唯一的救命稻草。
米莱没有再犹豫,赶紧去日用品店买了个润唇膏,软化了一下嘴巴,重新拨通了东大的电话号码。哎呀,适才相戏耳,您老人家大人有大量,就把我之前那些话当屁放了吧。
米莱当然知道,光嘴上说说可不行,于是大手一挥,承诺将深化中阿经贸合作,试图弥补此前退出金砖国家组织等负面举动的影响。
这小子虽然脑子有点抽象,但也不傻,知道跟着谁能挣钱,跟着谁只能喝风。
面对放低姿态的米莱,一向务实的中国也选择了既往不咎,决定重启与阿根廷前任费尔南德斯政府达成的货币互换协议,协助阿根廷比索兑换为人民币,帮助阿根廷化解这波债务危机。
而此举,赢得了米莱政府的热烈反响,米莱也不再充当“反华先锋”。
主动亲华
经历了现实的拷打后,米莱的对华态度一天比一天积极。
2024年1月,米莱在达沃斯论坛上,当着大量西方媒体的面直言:“我们认为,阿根廷和中国拥有互补的经济,我们有很多事情可以一起去做”,还盛赞“中国是伟大的贸易伙伴”。
现场记者一听纷纷纳闷儿起来,这老小子口风怎么变了?
便好奇地问他——为何对中国的态度与上任前大相径庭?
米莱也许是早就料到了记者们会这么问,便坦言道:
“人呐,有时必须不断学习,如果我不学习,就可能损害阿根廷的利益。”
总结一下就是:我太想进步了。
米莱的发言不出意料地引来了观众的笑声和掌声。
这人这么会见风使舵,去开船一定是个好手。
对于米莱当着特朗普面赞赏中国的行为,美国媒体对此描述为——“米莱这是在冒着与美国新政府意见不合的风险,寻求与中国建立更深的关系”。
随后,中阿两国又在牛肉贸易上加深了互信与合作,这对于米莱政府而言,无疑是挽救阿根廷经济的一大步。
作为世界知名牛肉大国,一望无垠的潘帕斯草原上,本该成为阿根廷经济支柱的五千多万头牛,近年来却由于种种原因而成为难除的心病。由于供过于求,阿根廷国内牛肉价格一度跌至每公斤3美元,处于历史最低点,然而即便如此,各大超市的货架的牛肉依旧无人问津。
偏偏在这个关头,牛肉市场的老对手巴西又出手了。
背靠亚马逊雨林的巴西拥有不亚于阿根廷的自然条件,通过开垦新牧场,巴西进一步压低了牛肉的出口价格,使得巴西牛肉比阿根廷牛肉更具市场竞争力。
阿根廷心里苦,却也只能急的原地转圈圈。
往北看,是美国34%的惩罚性关税;往欧洲看,是无比严格的肉类检疫标准;往东方看,中国占阿根廷牛肉出口总量的69%,可自己偏偏得罪了人家。
如今两国牛肉贸易和好如初,对阿根廷而言显然是喜事一桩。
但恢复牛肉正常贸易只是第一步,米莱依然在持续发力。
到了7月份,据阿根廷媒体报道,在参观于布宜诺斯艾利斯举办的第136届国际畜牧、农业和工业展览会期间,米莱宣称,他将取消对华出口牛肉主力产品的出口关税。
并将其余动物蛋白制品的出口关税降低25%。
一番操作下,阿根廷廉价又高质量的牛肉得以远渡重洋,源源不断地运往东大。
只要米莱还在发力,中国国内就不会缺便宜牛肉。
小结
在经历了由“反华先锋”到“主动亲华”的转变后,相信米莱一定会对“识时务者为俊杰”这句中国老话深有体会。
一个是不聊政治,不设壁垒,只想好好做生意的商人;一个是喜欢开空头支票,还限制你自主权的事儿妈;米莱的脑子里面只要塞的不是阿根廷烤肉,就肯定知道跟谁合作利益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