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的反应很直接,球迷们的吐槽在网上到处都是。有人就问:“这次要求三万人的球场?先想想上次踢缅甸队,一万人都没坐满,这次准备找谁来把座位填满?难道又是发票、赠票那一套?”
去年办友谊赛,花了五百万,踢了四场,结果呢?体育媒体人都算了一笔账——世界排名就前进了一位。这个效率让人怎么说?等于花二百五十万,买来排名前进一位,这真的有必要吗?有媒体人说,这些钱用来给青少年足球买点装备,不好吗?
就连一些足球圈里的人士也看不下去了。他们觉得,如果真的想要提高水平、锻炼队伍,为什么不去欧洲?找那些职业俱乐部的预备队踢一踢,哪怕是青年队,获得的锻炼价值也比现在这样高。非要在自己家里搭个台子唱戏,到底图个什么?
说白了,可能就是怕输得不好看。在主场,至少场面上、舆论上,还能找补一些回来。如果真的去欧洲拉练,被人家俱乐部梯队踢个大比分,那面子上就真的挂不住了。这种办赛思路,更像是一种自我保护,而不是为了提高。
这就像一块布,用来遮一遮尴尬。世界杯预选赛的成绩不理想,去不了美加墨世界杯的舞台了,这已经成了事实。现在,就在自己家的一亩三分地里,摆个小摊子,找几个熟悉的面孔,演两场比赛,好像在告诉大家:“我们还在努力,我们还在踢球。”
可是这样的戏码,观众早就看腻了。回顾一下历史,这种模式有用吗?2019年亚洲杯开打之前,国家队安排了三场友谊赛,说是为了找状态。结果呢?到了正式比赛,小组赛阶段就踢得磕磕绊绊,差一点就直接出局了。
还有2021年,为了备战世界杯预选赛的四十强赛,国足更是踢了五场热身赛。最后的结果是什么?还是得靠着几名归化球员的出色发挥,才勉强地从小组里晋级。这些友谊赛带来的“状态”,一到真刀真枪的赛场上,就消失了。
去年全年,国足总共踢了6场友谊赛,对手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最终世界排名从第80位上升到第79位。
这个办赛的想法,听起来很完整。时间都定好了,十月份一次,十一月份一次。每次邀请两到四支队伍过来比赛。听着好像是很正式的国际赛事一样。可仔细看看里面的门道,还是那个老样子,没什么新意。
这赛事的规格要求还不低。体育场要能容纳三万人以上,晚上的比赛,灯光照明要达到电视转播的标准。这些硬件条件倒是跟国际接轨了。场地租赁费、安保费用,这些钱都要由承办比赛的城市自己来出。
去年在海口办友谊赛,就是个例子。当时花的钱可不少,光是场地的租金就接近二百万元。那场比赛的对手是缅甸队,结果到现场看球的观众,连一万人都不到。整个球场显得空空荡荡,非常冷清。
这钱花出去了,效果却不怎么样。电视转播的收视率也低得可怜,甚至还不如一场中超联赛的保级关键战。今年又提出要三万人的大场子,到时候观众从哪里来?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总不能每次都靠组织单位发赠票吧?
足协方面说,这次邀请赛要请“不同风格的球队”,以此来锻炼国足。可是看看过去几年国足的“朋友圈”,大家心里大概都有数了。能请来的,大概率还是那些老面孔,或者水平差不多的队伍。
2023年和新西兰队踢了两场,一场平局,一场输球。2024年在主场和泰国队比赛,结果是1-2输掉了。去年年底还和越南队进行了一场比赛,最后是1-1握手言和。这些所谓的“不同风格”的对手,实力怎么样?
就拿新西兰队来说,他们在这些对手里世界排名算是最高的了,但也只在第100名左右徘徊。这个排名,比国足自己的排名还要低不少。和这样的对手比赛,到底能学到多少东西?很多人心里都有个问号。
今年又能请来谁呢?大家猜测,会不会又是印度、尼泊尔这些亚洲范围内的“老朋友”?毕竟邀请对手也是个技术活。太强的队伍,比如想邀请韩国队来热身,人家直接说“赛程有冲突”,很委婉地就拒绝了。
太弱的对手呢?又会被球迷和媒体骂,说是在“刷分”,没有实际意义。所以只能在中间这个圈子里找。找那些比我们强的有限,又或者比我们弱一点,但又不至于太弱的球队。这样打起来,输赢都有可能,面子上也过得去。
排名能上去吗?很多人说,办友谊赛是为了“保持状态”,顺便“提升国际足联排名”。这个说法,用数据来看一看,就站不住脚了。国际足联的排名积分规则写得很清楚,友谊赛的积分权重,只有正式比赛的一半。
你战胜的对手排名越低,你能够获得的积分就越少。国足现在的世界排名在第九十四位,想要靠着一两场友谊赛,就让排名大幅度往前挪动,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效率太低了。
卡塔尔世界杯之前,国足为了“攒积分”,踢了8场友谊赛,对手包括叙利亚、阿曼等球队,但到了世预赛亚洲区12强赛,6场比赛只拿到1分,早早出局。
这就形成了一个很尴尬的循环。为了排名,去踢一些价值不大的友谊赛。为了让友谊赛看起来有价值,又不得不强调排名的重要性。但实际上,到了亚洲杯、世界杯预选赛这样的舞台上,这种靠友谊赛维持的排名,一点用都没有。
事实一次又一次地证明,友谊赛积累起来的那点“自信”和“状态”,是虚假的。到了需要动真格的时候,该出现的问题还是会出现,该掉链子的时候也一点不含糊。这样的比赛,办再多又有什么用呢?
与其花 多的心思去制定比赛的日程,去挑选举办比赛的场地,去猜测到底能邀请来什么样的对手。还不如静下心来,好好算一笔账。这些年,花在这些友谊赛上的钱,到底有多少?
这些钱,如果用来修建一些给孩子们踢球的青训球场,是不是更有意义?我们请来的那些“对手”,又有几个是真正能够帮助国足学会如何在关键比赛中赢球的?这些问题,似乎一直没有明确的答案。
观众和球迷真正想看到的,不是国家队摆出一个“我们还在比赛”的姿态。大家想看到的是一支有实力、有血性、能够在赛场上“赢得比赛”的队伍。可惜的是,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有关方面好像一直都没能完全想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