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新星吕焯毅公开喊话冲击国家队席位,球迷喊得再响不如足协改革动作快。
8月3日大连英博2-0击败青岛海牛的比赛中,23岁边后卫吕焯毅贡献助攻+造点,赛后直言进国家队是近期目标。
这波操作看似年轻球员的正常表态,实则戳破中国足球长期存在的暗疮——青训人才晋升通道不畅、国家队选材机制模糊、舆论呼声与实战表现的错位匹配,早该系统性解决了。
当吕焯毅在混采区说出"希望尽快完成目标"时,这个"尽快"的潜台词值得细品。参考现役国脚边后卫平均年龄28.4岁的数据,年轻球员想在防守端挤进国家队堪称地狱难度。大连人俱乐部近五年为国家队输送的球员仅占同期国脚总数的7.2%,地域性青训体系与国家队选材的错位现象明显。比起2018年黄紫昌"三级跳"入选国家队的特例,当下更需常态化选拔机制,而非依赖某位主教练的个人偏好。
回看比赛录像,吕焯毅在攻防转换中的前插意识确实亮眼,但面对青岛海牛老将郑龙的连续冲击时,五次一对一次成功率的防守数据只能算及格。这种攻强守弱的特质在U23政策取消后更考验球员综合素质,毕竟里皮时代就强调过防守纪律性是国脚底线。对比日本J联赛同年龄段边后卫今野泰幸的防守数据,国内年轻球员的防守基本功仍有明显差距。
其实早有球迷发现规律:近三届国家队集训名单里,来自中上游俱乐部的球员占比稳定在78%左右。大连英博目前积分榜第八的排名,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吕焯毅的入选说服力。这倒让人想起2019年效力中甲长春亚泰的谭龙,当时其13球5助攻的数据都换不来国家队门票,直到球队冲超成功才获得机会。可见平台高度在选材时仍是隐性门槛,这种评价体系是否需要优化值得讨论。
职业联盟数据库显示,本赛季中超U23球员场均登场时间同比下降17.6%,政策保护伞消失后,像吕焯毅这种能稳定首发的球员确实难能可贵。但国足新帅伊万科维奇带队的世预赛阵容里,1999年后出生的球员仅占15%,更新换代速度明显滞后。与其说吕焯毅需要证明自己,不如说整个选材机制需要证明其科学性和前瞻性,毕竟日韩已经实现国家队平均年龄26岁左右的良性循环。